描述
內容簡介
深入探索藏傳佛教更多的樣貌,
從文化發展、密宗修行、死亡藝術、僧侶生活、智慧境界到全球傳播,
全面揭示了這一古老藏傳佛教的神秘與深奧。
本系列書籍結合豐富的藏漢文獻和現代學術視野,
為讀者開啟一扇通往藏傳佛教內涵的智慧之門,
讓你在神秘的密教世界中,
尋找到對生死、智慧、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共鳴。
《藏傳佛教文化研究》
本書以豐富詳實的藏漢文獻史料為依據,運用西方人類學傳播學派的「文化圈」理論,揭示了藏傳佛教文化的發展歷程及本質特點,建構了以内層、次層、外層三大區域為主的「藏傳佛教文化圈」的框架體系;全書以比較文化學的廣闊視野,重點考察藏傳佛教文化的對外輻射及與域外文化衝擊、融合的全部過程,並在對三種文化的對比研究和分析整合中,勾勒出藏傳佛教文化在異域文化中的價值意義和特殊作用。
《藏傳佛教密宗奇觀》
密宗是藏傳佛教中最深邃的核心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雪城民族的高度智慧,是一種高層次的修行教法。一般來講,只有具備了相當條件和修法基礎的人才能修行。 本書較清晰地介紹了藏密源流、傳怖演變、教法傳承、宗派教義、灌頂儀軌和修習密法,對其修持方法 和內容作了詳細的闡明,同時,又救逃了藏傳佛教密宗深層文化的思想根源、理論基礎和實踐智慧,剖析其神秘文化現象,揭示其深邃內涵和精關哲理,從而使讀者能夠全面和系統地認識了解深奧的藏密教法。
《藏傳文化死亡的藝術》
藏民族的喪葬習俗形式多樣,獨具一格。它幾乎有著世界上的主要喪葬形式,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塔葬以及崖洞葬、樓葬、二次葬等。本書旨在通通過藏族特定空間的歷史與社會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從理論角度和藏族整體文化角度,去審視藏族喪葬豐富的內涵和本質特徵,同時圍繞死亡現像發生的一系列行為及其行為的深處觀念,包括初死、喪儀、葬儀、葬法、祭祀等各種儀式儀軌,去揚示藏族義俗的思想、文化歴史淵源,以及作為喪葬文化深層理論的藏族傳統靈魂觀、生死觀、世界觀和宗教信仰在喪葬文化中所反映出來的作用和意義。
「靈魂不滅」論是藏族喪葬思想的核心,但藏族喪葬思想又與藏族獨特的整體文化一脈相承,雖然葬俗在各個地方有著細微的差異,然而在總體上藏族獨有的葬俗卻真實而執著地映襯出人與自然協調、美好的依存關係。土葬、天葬、水葬、火葬、塔葬,特別是歷代達賴和歷代班禪的靈塔葬,構成了雪域藏區的主要喪葬方式。藏族的喪葬,是靈魂、是宇宙、是藝術、是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通過喪葬習俗,可以觀察到藏族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進化程度和社會文化結構。本書立意深遠,文筆流暢,論述精闢,資料翔實,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參考價值。
《藏傳佛教僧侶生活》
在人們的印象中,西藏總是那麽神秘而誘人。莊嚴肅穆的殿堂,深邃幽靜的僧房,金碧輝煌的佛像,無不充滿神秘的氣息。本書帶你步入西藏喇嘛生活的深層,觀看他們今天的新生活,瞭解他們的身世經歷和精神物質世界,探索他們心靈深處的嚮往和複雜的矛盾,並回眸他們在西藏民間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神秘的西藏宗教寺院聖地漫遊。你如果嚮往西藏,如果會想認識西藏的宗教神秘,本書會讓你得到滿足,同時你又會被新的神秘感所吸引⋯⋯。
《藏傳佛教智慧境界》
以詳實的藏文原始資料,以作者對藏傳佛教思想的親身體驗,運用宗教學、文化學、哲學的廣闊視野,在學術界第一次廣泛而深入地闡釋、譯述了藏傳佛教義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同特點、體系建構、理論來源、思潮轉向等。本書的特點是用西方現代哲學的存在主義與理性主義的範疇注釋了藏傳佛教史的「他空唯識中觀見」與「自空中觀見」兩大思潮的基本內涵,指出「他空見」蘊涵著存在主義的哲學意味並體現著「無」的境界取向,「自空見」包含著理性主義的思想底蘊,它表現著一「有」的境界取向,並用「有」「無」之互動乃至融合的哲學命題來概括藏傳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總結了藏傳佛教哲學的最高境界。本書立意新穎,資料豐富,創見迭出,既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亦不乏高雅的審美情趣,在學術界具有開創性和填補空白的功用。
《藏傳佛教大趨勢》
本書旨在揭示藏傳佛教向西方的傳播過程以及西方人對藏佛教的反應。書中首先回顧了西方人探尋藏傳佛教的歷程,隨後展現了藏傳佛教在歐美傳播的艱辛與輝煌。試圖探討西方藏傳佛教熱背後隱藏的一種文化情結:即藏傅佛教對死的豁達、對獨特的活佛博世理論的闡釋以及他們對靜坐與冥想的實踐,給西方人展示了另一種具有豊富文化内涵的宗教,並部分地解答了長久榮繞在他們心裏的迷惑。佛陀能管代上帝嗎?我們將拭目以待!
《藏傳佛教文化研究》
目次
前言 001
一、雪域高原的菩提之樹 009
神靈之域 009
初沐佛雨 016
文明的歷程 025
法輪常轉 041
二、菩提樹下的沉思與微笑 047
苦難人生 047
般若波羅蜜多 054
凡人能成佛嗎 064
即身成佛的秘密之法 071
菩薩的學問 078
三、西北荒原的聖跡之謎 093
輝煌河西 094
佛國西夏鉤沉 102
一、尊番僧為帝師 111
二、翻譯藏文佛經 113
三、藏式的建築及繪塑藝術 114
聖地柏域噶波的五色彩虹 116
點格爾汗的呼喚 124
四、東巴與喇嘛的對眸 135
東巴與汗規的境界 135
亂世怙主木氏土司 147
盛衰普化寺註 155
感知聖人們的靈犀 160
五、喜瑪拉雅之巔的祥雲 167
極地誘惑 167
門巴:從美麗的處女地到隱藏的白蓮聖地 169
静龍之國 175
喜瑪拉雅之子:菩提亞人 185
六、蒙古草原的佛風 197
佛的旨意:向北⋯⋯198
𤌧煙瀰漫的元朝宮廷 205
俺答汗的業績 215
不屈的薩滿 221
一、努力提高藏傳佛教的地位,鼓勵人們信仰藏傳佛教 224
二、嚴厲打擊薩滿教勢力 225
草原文化的建構 230
一、以正統的藏傳佛教義理思想為核心的精神層面 230
二、以多彩的蒙古民族文化為主要内容的心物結合層面 233
一、佛經的翻譯 233
二、蒙古醫學體系的建立 236
三、佛教化的蒙古族文學與史學 237
七、梵號高揚:從清涼山到紫禁城 243
清涼勝境與金剛界五尊 243
一、藏傳佛教寺院發展迅速 250
二、藏傳佛教地位日益提高 252
明武宗的冤屈 253
三世章嘉活佛與乾隆皇帝 259
雙向讚賞 274
後記 283《藏傳佛教密宗奇觀》
緒論 001
一、密乘天梯―密法源流及傳承 007
(一)密宗在印度的傳播 007
(二)藏傳佛教中的舊密、新密 012
(三)天降神物佛法初傳―藏傳佛教前弘期 017
1.初現法物 017
2.蓮花生大師入藏傳法 022
3.禁佛事件 026
(四)另闢新徑再度興法―藏傳佛教後弘期 028
1.下路弘傳 028
2.上路弘傳 032
3.阿底峽大師入藏傳法 034
(五)藏傳佛教律統傳承 040
1.上部律統的傳承 040
2.下部戒律的傳承 040
3.班欽律統的傳承 042
(六)無上密續的學派傳承 044
密集教法的傳承系統 045
大威德怖畏金剛法的傳承系統 047
勝樂教法的傳承系統 048
時輪教法的傳承系統 050
喜金剛教法的傳承 051
金剛亥母六論的傳承系統 051
二、密傳聖宗ー各派源流及其教法 055
(一)寧瑪派 055
1.經典傳承 056
(六)無上密續的學派傳承 044
密集教法的傳承系統 045
大威德怖畏金剛法的傳承系統047
勝樂教法的傳承系統 048
時輪教法的傳承系統 050
喜金剛教法的傳承 051
金剛亥母六論的傳承系統 051
二、密傳聖宗ー各派源流及其教法 055
(一)寧瑪派 055
1.經典傳承 056
2.伏藏傳承 058
3.甚深淨相傳承 058
(二)噶當派 064
(三)噶舉派 069
(四)薩迦派 079
(五)格魯派 081
(六)覺囊派 083
三、密門聖法―密宗教法及教義思想 089
(一)密宗四續教法總述 089
(二)密宗的教義思想 103
(三)密宗四續的傳承 112
四、密壇妙觀ー密法修行儀軌 117
第一、密宗四續的修法儀軌 117
一、事續 118
二、行續 138
三、瑜伽續 141
四、無上瑜伽續 152
附:漢藏對照咒文、讚頌詞索引 180
第二、密乘修行的基礎及前行修法――四加行 184
(一)四共加行 185
(二)四不共加行 205
第三、日常修習之密法 261
一、壇城日常儀軌及觀誦法 261
二、早晨加持舌修法 284
三、文殊菩薩五字真言修習法 290
四、往生淨土「頗哇」秘法攝要 293
五、十一面觀音菩薩速入加持日常修法
附錄 321
第四、密咒總集――真言及其功德 324
各種密咒的功德和作用 324
大白傘蓋護國息災法會念誦經咒 325
楞嚴心咒 330
阿彌陀佛往生心咒 330
阿彌陀佛往生咒 330
阿彌陀佛心咒 331
六字大明咒 331
大悲心咒 332
長壽佛咒及心咒 333
長壽佛心咒 333
六道金剛及大密宗根本咒 333
金剛薩埵心咒 334
阿彌陀佛一字心咒 334
文殊菩薩心咒 334
金剛手菩薩心咒 335
莲花生大士心咒 335
東方阿閦佛心咒 335
藥師佛咒 336
綠度母咒 337
免害地上動物咒 338
獅吼觀音根本咒及心咒 338
獅吼觀音心咒 339
一切佛心中心咒 333
大寶樓閣心咒 339
大寶樓閣隨心咒 340
般若波羅密多咒 340
五方佛心咒 340
蓮花生大士咒 341
消災吉祥咒 342
白度母咒 342
十三輪金剛根本咒 343
大忿怒金剛咒 343
阿閦如來淨除業障咒 344
釋迦牟尼佛滅惡趣王根本咒 344
金剛薩埵百字明真言 345
補闕真言 346
附錄:陀羅尼之鬘 361
參考書目 399
後記 403
《藏傳文化死亡的藝術》
前言001
佛說死亡的藝術 005
由古老西藏流傳下來的死亡書 006
死的命名與死亡的藝術 007
死亡與轉生之間的「中陰」境界 009
古老的神靈觀與靈魂轉世 013
古老的萬物有靈的世界 014
靈魂不滅與靈魂寄附 017
靈魂轉世與輪迴復生 020
把握靈魂轉世的秘法 022
來自地下墓葬的報告 027
新石器時代的墓葬 027
遠古史前時期的葬俗 029
葬俗的地域性與交融的文化 032
珍珠鏈狀的吐蕃贊普陵墓 034
苯教崇尚的喪葬習俗 039
苯教厚葬祭禮觀念 039
苯教祖師主持喪葬儀式 042
獻給害人精靈的贖品 046
敦煌寫卷中的喪葬儀軌 049
苯教俗家葬禮 053
供途「贖品」與召喚「識蘊」 053
紙牌「扎里」與神靈 056
給死者「灌頂」與最後解脫 060
火葬儀式 063
土葬習俗的變遷 065
吐蕃土葬盛行 065
土葬在西藏衰落 067
土葬新面孔 071
巴塘土葬 074
土葬與復合葬 075
天葬起源之說 079
天葬於「風」 079
天神崇拜 082
遠古遺風的線索 083
最高功德的施捨 085
天葬的道具 089
生命的「壇城」 089
世間最大的天葬台 089
「空行母」的化身 093
天葬的職業師 095
祈願回向與停屍保護 099
臨終前後事宜 099
祈願回向 101
遺體的存放 104
占吉、出殯與葬法 107
吉日的占算 107
出殯儀式 109
天葬的葬法 111
七七期與週年祭 115
中陰七七四十九日密意 115
七七期追薦 117
週年祭祀 119
貴婦人之葬 121
修得證悟而溘逝 121
占吉、出殯與葬法 107
吉日的占算 107
出殯儀式 109
天葬的葬法 111
七七期與週年祭 115
中陰七七四十九日密意 115
七七期追薦 117
週年祭祀 119
貴婦人之葬 121
修得證悟而溘逝 121
回向法事與天葬往生 123
追薦亡靈 125
捨身江河急流 127
由「水」往生 127
葬儀的擇算 128
一些地方的水葬俗 130
火的葬儀 135
火葬源流 135
多次葬與火葬 137
屍體的初置與入殮 142
火葬儀軌144
善後及「察察」的製作146
觀想法與火化的靈塔 149
密教的「觀想法」 149
最可怕的四件事 150
火化後的塔葬 153
靈魂的紀念:金字塔與佛塔 157
古代埃及的靈魂觀、木乃伊和金字塔 157
佛教及其靈魂世界 160
對佛陀的紀念――佛塔 163
與佛教同來的藏式佛塔 167
「天降四寶」與傳入佛塔 167
桑耶寺與早期佛塔 169
宏大的佛塔及其壇城藝術 173
塔中之最:十萬佛塔 176
藏式佛塔中的塔群 179
藏傳佛教的靈塔 183
佛舍利及舍利塔是最初的葬塔 183
用作塔葬的佛塔 186
西藏高僧葬儀的首批靈塔 188
大元帝師八思巴的塔葬及祭奠 192
佛靈塔的格式與理論 195
生命的「五大」 195
靈塔「四界」說構成及宗教意義 197
靈塔的量度與製作 200
活佛涅槃與佛身歸宿 203
獲得往生的瑜伽 203
第一個轉生者與第一個轉世活佛 207
佛的天界與涅槃 214
活佛肉身的歸宿 220
塔葬的宗喀巴大師與達賴、班禪轉世之由來 225
宗喀巴與他的「肉身塔」225
宗喀巴的傳承弟子:達賴轉世之由來 229
宗喀巴的傳承弟子:班禪轉世之由來 234
「世界一飾」靈塔及五世達賴葬儀 241
秘不發喪建紅宮 241
五世達賴靈殿靈塔及殿堂藝術 245
五世達賴的「肉身」之葬 247
五世達賴靈塔内的隨葬物品 248
度亡儀軌及對達賴的祭葬法事 251
「中陰」度亡儀軌 251
投生轉世誦禱儀軌 254
對達賴的祭葬法事 257
歷代達賴的金銀質靈塔 261
散建的達賴靈塔 261
布達拉宮八大靈塔 264
十三世達賴金質珠寶靈塔 268
六世班禪的金塔銀塔葬儀 275
在京染病發病及消災法事 275
圓寂與「白日俸經」致祭法事 280
遺體的保存與處理 284
靈體送歸西藏札寺 286
最終的葬儀:修建大銀塔及靈殿 291
班禪歷世塔與五至九世合葬塔 291
「曲康夏」:札寺首座祀殿 291
五至九世班禪諸靈塔與祀殿 293
班禪五至九世合葬靈塔 299
佛界豐碑 305
無量光佛的化身 305
法體聖像的製作 309
後藏第一莊嚴 313
主要参考資料 319
後記323
《藏傳佛教僧侶生活》
序章 神秘的西藏喇嘛生活 003
第一章 西藏喇嘛的新生活 011
一、喇嘛們的一天 011
二、寺院生活一瞥 018
三、電視進入寺院的風波 027
四、喇嘛們的新故事 035
五、寺院拾趣 045
第二章 西藏喇嘛在民間 057
一、民間宗教活動之一斑 057
二、喇嘛民間活動窺視 063
三、四大教派在民間的影響 073
四、藏鄉雲遊僧 087
五、轉經心態錄
第三章 活佛生活揭秘 111
一、活佛轉世程序和方式 113
二、現世活佛話轉世 116
三、幼年活佛的生活習俗 127
四、密宗大師俄欽佛 134
五、高僧活佛的塔葬 146
第四章回眸寺院内外
一、誘人的宗教節日與神舞 157
二、喇嘛的修錬與觀想 163
三、藏在寺院的隱秘 173
四、寺院的改革與管理 179
五、以寺養寺面面觀 188
第五章 小喇嘛的心靈透視 199
一、小喇嘛如是話入寺 199
二、小喇嘛的日常生活 208
三、小喇嘛的心裏話 214
四、小喇嘛和我 220
五、嚮往美好的明天 226
尾章 喇嘛生活的啟示 235
後記 238
《藏傳佛教智慧境界》
内容提要 001
出版導言 002
作者簡介 003
引言 001
一、論藏傳佛教的哲學思想 001
二、論藏傳佛教的價值體系 004
第一章寧瑪派的佛教思想 015
一、何以「九乘」判教 016
二、「九乘」判教法中顯教的内容與特色 021
(一)聲聞乘 021
(二)獨覺乘 023
(三)菩薩乘 025
三、何謂密教 054
四、「九乘」判教法中密教的内容與特色 056
(一)事部 056
(二)行部 057
(三)瑜伽部 057
1.摩訶瑜伽部 058
2.阿努瑜伽部 058
3.大圓滿要門阿底瑜伽部 060
4.大圓滿三部之内容 062
五、實現本體境界之方法-頓悟與漸悟 075
第二章薩迦派的佛教思想 085
一、「道果法」釋義 085
二、薩迦派顯教的内容與特色
(一)思維輪迴之苦 090
(二)思維暇滿難得 097
(三)思維業及因果 105
三、薩迦派密教的内容與特色 107
(一)成境為心 107
(二)「成境為心」的歸屬和淵源
(三)「成境為心」的本質
(四)生死涅槃槃無無佛性論
(五)佛性是無執無詮的 117
(六)内薩迦派佛教思想的源流 123
第三章 噶舉派的佛教思想 135
一、破「二我執」與止觀雙修的顯教思想 135
(一)怎樣破「人我執」 137
1.破人我執 138
2如何修持「人無我」之見 140
(二)「怎樣破「法我執」 141
1.產生「法執」的原因 142
2破「執空」或「執相」 145
(三)止住修和觀察修 148
二、噶舉派顯密融合的「大手印」思想 153
(一)大手印法的含義及結構 153
(二)心性的明空雙運性 157
曰心性本淨與客塵輪迴
四)即心即佛與五種姓說 169
(五)認識心性本淨的方法
代對心性論的現代哲學詮釋
七頓悟與漸悟-對大手印法的理智分析與直覺體認
三、理性與存在的融合-論崗波巴的理論貢獻
〔《寶論》一書問世的理論氛圍
二《寶論》之思想體系-有無融合的境界取向 184
三從有無對立到有無融合-對藏傳佛教之圓滿總結
第四章 覺朗派的佛教思想 225
一、何謂「他空見」 225
二、「他空見」的思想特點 228
三、具有泛神論色彩的「他空見」229
四、覺朗派佛教思想的淵源 231
(一)外道論 231
(二)佛教説 234
(三)覺朗派思想來源之我見 236
第五章 格魯派的佛教思想 241
一、格魯派的顯教思想 241
(一)格魯派的清淨正見 241
(二)格魯派的清淨修持之規 243
(三)格魯派的清淨行持 244
二、格魯派與藏傳佛佛教諸宗派的對立 246
三、格魯派的密教思想 253
(一)修持無上密乘的重要性 253
(二)修持無上密乘的主要內容 254
1.關於四續部的建立 257
2無上瑜伽部中關於父續和母續的區別 264
四、理性的膨脹與存在的消弱-宗喀巴論境界與方法 265
(一)三士道的人格境界論 266
1.三重世界的建構 266
2.下士道的人格境界 268
3.中士道的人格境界 269
4.上士道的人格境界 273
(二)中觀正見的方法論 279
1.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思想的承繼 279
2.宗喀巴的中觀正見論 281
第六章 藏傳佛教諸宗派之理論淵源
一、「他空見」與三轉法輪 287
二、「自空見」與三轉法輪 296
第七章 思辯之舟-論藏傅明學 301
一、藏傳因明學之沿革 301
(一)前弘期因明譯傳及講授情況 301
(二)後弘期因明講授及著述情況 303
二、藏傳因明學之義理 306
三、藏傳因明學之特點 309
第八章 藏族哲學的境界論 313
一、可獲五種成果之苯-苯教之境界論 313
二、有無之互動融合-藏傳佛教之境界論 318
《藏傳佛教大趨勢》
内容提要 001
出版導言 002
作者簡介 003
序 004
引言 007
世紀末的情结 001
盛世下的焦慮 002
上帝死了 004
佛陀與上帝 005
藏傳佛教帶來了什麼 008
闖入世界屋脊的人 011
中世紀之夢 012
基督的信使 014
第一個進入聖城的歐洲人 017
幸運的德西德里 020
古老的誘惑 027
知己知彼 028
西方的「西藏人」 030
早期的研究者們 034
藏傳佛教研究的發展期 035
走入顯學的行列 038
從雪山走下的僧侶們 041
溝通的橋梁 043
傳播藏族文化的使者
教義的承諾 049
回報 055
美國 055
格鲁派 057
薩迦派 060
寧瑪派 065
噶舉派 070
禪定之王噶魯活佛 072
歐洲 076
播撒福音的人 083
出家·入世 084
金剛法界 087
那爛陀基金會 090
「福音書」 092
佛塔的啟示 099
西方人的精神之友 103
誰能作上師 104
喇嘛的故事 106
送上門來的西方弟子 108
銜接東西方的差異 111
上師的表率 113
東西方精神的對話―藏傳佛教和榮格心理學 119
死亡的藝術 129
開門見山話死亡 130
死亡的藝術 133
眾眼看「中陰」 138
我是誰 141
靈魂外寄 142
靈魂轉世 146
輪迴化身 147
掌握自己的命運「奪舍大法」149
活佛的使命 154
第一位幸運兒 159
輪迴的證據 161
心靈的延續―耶喜喇嘛和他的西班牙轉世靈童 167
迷你喇嘛 168
靈童的誕生 168
神諭·夢兆 169
預言·測試 171
尋找證據―靈童的故事之一 173
尋找證據―靈童的故事之二 175
眾說紛紜話轉世 179
與佛陀溝通 183
我佛慈悲 184
精神的回歸 186
我主沈浮 187
投入佛陀的懷抱 193
尋找精神之旅 194
被坐禪俘獲的人 195
西方世界的考驗 198
喀本的信徒們 200
回歸神聖 203
「失樂園」 204
尋找諾亞方舟 208
你往何處去 210
超越「珠穆朗瑪」212
附錄 216
一:第十六世噶瑪巴簡要生平 216
二:第五世噶瑪巴德銀協巴的預言 218
三:楚布寺住持卓本·德千仁波切訪談錄 227
參考書目 231
後記 235
作者簡介
男,藏族,一九六九年出生於青海省興海縣,一九八六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就讀民族史專業,一九九一年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從事有關藏族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工作。曾在《法音》等雜誌上發表數篇論文。
東主才讓
男,藏族,青海省貴德縣人,一九六三年六月出生。一九八六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少語系,後在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讀藏學專業研究生,於一九八九年七月獲碩士學位。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六年在北京圖書館善本部工作,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研。曾編著《佛經精準故事大觀》叢書一套十冊,參加編纂《藏族傳統文化辭典》、《中國佛學大辭典》、《宗教大辭典》等書。發表有《敦煌藏文寫卷〈大乘無量壽經〉及其漢文版之研究》、《藏族古代部族與藏族姓名淺談》等論文。
馮智
又名洛丹平措,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中旬縣人。一九六年專業於中央民族學院(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民語系,一九八九年獲該院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著有《靈塔與金身一歷代達頼班禪生死儀軌》、《藏族地區行政區劃劃商說》(西藏叢書,與陳慶英合作),編著有《中國民族自治州投資指南》(任副主編)等書,發表藏學論文數十篇。
寧世群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生於陜西鳳翔,畢業於西藏民族學院語文系,現任新華社西藏分社副社長,主任記者。從一九七九年進藏工作近廿年來,先後創作並發表各類文學、新聞作品及學術文章千餘篇,達五百多萬字,出版過《藏邊拾翠》、《後藏日喀則》、《藏族文化散論》等書,曾多次在全國和西藏獲獎。
班班多杰
男,藏族。一九五二年七月生,青海淳中縣人。現任大陸中央民族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北京市跨世紀「百人工程」成員。主要科研成果有:《藏傳佛教思想史綱》,三十萬字,上海三聯書店一九九二年出版,獲一九九三年大陸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一九九四年大墜國家外文出版社決定將此書翻譯成英文出版並向世界發行,目前正在翻譯之中:《宗咯巴評傳》,十八萬字,北京京京華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論藏傳佛教史上的「自空見」與「他空見」〉,論文,二、三千萬字,一九九五年《哲學研究》第五、六期連載。目前正在撰寫多卷本《藏傳佛教史》。
黃維忠
江蘇海海門人氏。一九九一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歷史系,隨即入中央民族學院(現名中央民族大學)攻讀中國民族史碩士學位。一九九四年參加工作,供職於《中國藏學》編輯部,業已發表論著譯十數萬字。
出版日期:2024/09/20
ISBN:9789574474271
規格:平裝 / 1844頁 / 15.5 x 22.5 x 1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